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开始举办,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赛吸引了众多优秀双创团队积极参与,影响力逐步扩大,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全国性品牌赛事。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形成我校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我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及相关赛事。
赛道设置
一、高教主赛道:侧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验证
1.参赛组别和对象:本科生创意组、本科生初创组、本科生成长组
2.项目类型:新工科类项目、新医科类项目、新农科类项目、新文科类项目
3.参赛要求:(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建议每项目报名人数不超过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聚焦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公益服务,要求项目已落地实践
1.参赛组别和对象:公益组、创意组、商业组
2.参赛要求:(1)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建议每项目报名人数不超过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2)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赛程安排
1.官网报名:时间待定
大赛官网报名。各二级学院组织所有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根据市赛相关通知,另行通知。
2.学院选拔:3月26日-4月23日
各二级学院选拔报送优秀项目(直通项目除外),并将《重庆财经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项目推荐表》及项目商业策划书(以“项目类别+院别+项目负责人”命名)于4月23日17:00前(压缩包以“学院名称”命名)发送至邮箱1414789652@qq.com;各二级学院选拔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3.校级复赛:4月23日-4月29日
教育商学院组织专家评委对各二级学院报送的项目进行网络评审,决出校级决赛项目,具体名单于4月29日公布。
4.校级决赛:5月中旬
采用路演答辩形式,根据比赛情况从中遴选优秀项目参加重庆市赛。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5.备战市赛:校级决赛后至市赛前
备赛建议
一、立项阶段:找准赛道,差异化突围
1.需求洞察:结合政策热点(如“新质生产力”“银发经济”)挖掘痛点,避免同质化竞争。
2.技术壁垒:优先选择团队核心技术成果(如专利、软著),增强项目可信度。
3.案例参考:研究往届金奖项目逻辑,如“糖吉医疗”(AI糖尿病管理)、“星测未来”(卫星遥感数据服务)。
二、计划书撰写:逻辑为王,数据支撑
1.避免“假大空”,用调研数据(如用户问卷、行业报告)佐证需求。
2.财务预测需合理,增长率勿虚高,可附专家背书信函。
三、 路演答辩:8分钟征服评委的秘诀
1.黄金公式:痛点开场→解决方案→数据验证→团队优势→融资需求。
2.视觉设计:PPT用数据图表代替文字,配色不超过3种,重点内容加粗标红。
3.答辩预演:提前准备20个高频问题(如“技术如何落地?”“竞品对比优势?”等),模拟实战演练。
奖励方式
一、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市级银奖及以上奖项的项目为校级优秀示范项目,获得校级特等奖,直通市赛,不参与校赛评比。
二、大赛设置奖项数量如下:
1.特等奖4个;
2.一等奖1个;
3.二等奖3个;
4.三等奖5个;
5.优秀奖个数视今年报名情况而定。
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教育商学院主办 (教育商学院赛事负责人:何祺琦联系方式:023-88968692)
有意向参赛的同学可咨询所在学院获取更多信息
行之力则之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期待你的到来!